|
昨日,刚从奥地利总部来到中国的国际SOS儿童村组织主席、成都市荣誉市民库廷先生,在天津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书面采访。首先,他向本报读者介绍了目前国际SOS儿童村组织在全世界开展工作的最新统计数字:全球已有35万名助养人参与了SOS儿童村这项事业,以社会责任来共同抚养身边的SOS孤儿;目前在全球444家SOS儿童村的儿童共计8万余名(不包括离村儿童),受益于SOS儿童村事业的儿童总数已经超过25万人。
关于全世界四百多个SOS儿童村的经费筹集渠道,库廷先生介绍说,各个国家的情况有所不同,其中欧洲国家一般是由政府投入50%至60%运转经费。他希望中国的SOS儿童村在未来五年内,通过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捐助,能够适当增加所在地儿童村的运转经费比例。
库廷先生说,成都SOS儿童村的工作非常出色,尤其是那里的妈妈和工作人员。他希望通过成都晚报向成都市民发出呼吁:“请大家都来帮助生活在你们身边的孩子们,让他们长大成人后能够自食其力。”
○现场追踪
寻找从前:从儿童村到泥河村
“奶奶,我和姐姐回来看您了!”昨日上午10时许,SOS儿童村一对孤儿姐弟丹丹和杨杨,来到邛崃市冉义镇泥河村,探望年近八旬的奶奶。而一路陪伴他们的,是抚养他们的成都SOS儿童村一号家庭的苏妈妈。年仅31岁的小苏,是目前儿童村正式妈妈中最年轻的一位,她已经在这里待了8年了,照养着9个孩子(1个已离村)。
SOS妈妈带孩子回乡看奶奶
车刚刚停在冉义镇泥河村的乡村公路上,两姐弟就迫不及待地跳下车,一路小跑,边跑边喊:“奶奶!奶奶!我们回来了!”苏妈妈也连奔带跑地跟着他们,不住口地叮嘱孩子小心路滑。闻讯后,年近80岁的奶奶颤巍巍地迎了出来,:“我的丹丹娃儿,杨杨娃儿,奶奶好想你们哦!”泪水顺着老奶奶满脸的皱纹滑落。
奶奶的住所是两间破败的茅草房,房间里又黑又潮。“如果没去儿童村,我们现在就在这里生活。”丹丹喃喃自语。就在奶奶的小院旁边,有两座坟。一座是丹丹和杨杨父亲母亲的,另一座是爷爷的。
苏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在他们离世的亲人坟前祭奠。丹丹拉着弟弟给父母爷爷鞠躬:“爸爸,妈妈,爷爷,我们会听话的,儿童村的妈妈很爱我!”苏妈妈则轻轻地将孩子搂在怀里说:“大哥,大姐,老人家,你们放心吧,两个孩子都很懂事,我会好好照顾他们的!”
8年前 孤儿姐弟初到儿童村
1998年7月,丹丹、杨杨的父亲因病去世,同年11月,母亲也因病离世。由于家境贫寒,两姐弟被分开抚养,姐姐由奶奶照料,弟弟由大姑抚养。1999年底,姐弟俩一同进入SOS儿童村一号家庭至今。“进儿童村之前一年多,我没有见过弟弟。”丹丹眨着眼睛说。刚入村时,姐姐5岁,弟弟不到3岁。
“最初的几个月,丹丹见到陌生人会害怕,总想逃开,往门背后躲。”苏妈妈搂着丹丹,笑着描述当时的情况“她很害羞,总是没有安全感”,弟弟杨杨则“身体瘦弱不堪,营养不良,经常生病。”
苏妈妈对这个场景记得最清楚:第一次在家里吃饭,丹丹盯着盘子里的鸡蛋,看着弟弟,又指指盘子,说:“弟弟吃过,我没吃过”。这句话让她难受了很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