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07-10-20 22:26:29
|
只看该作者
龙东大道·碧云社区
上海十年,基本上消灭了“上只角”、“下只角”的概念。
以前还有“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说法,现在据说全上海最好的别墅区,就建在浦东的龙东大道那里。而到了金桥的碧云社区,上海人估计也很难相信,这个本来“远开八只脚”的下只角,现在已经成了全上海最国际化的居住区,连红绿灯的样子都跟市区的不一样。
中远两湾城、万科、大宁……一个个成功的楼盘销售案例告诉我们,内在的小区建设,已经远远超过了区域的概念。社区内在的服务营造的氛围,远远超过了外围的价值,已经无法再用“上只角”、“下只角”来评断了。
田子坊·外滩源
以前一说到衡山路、淮海路,动不动就是打造成中国的香榭丽舍大街、中国的第五大道,这种乾坤大挪移式的改造,口气虽大,底气却不足。上海人的城市,为什么要欧洲风情,当然是地道的上海风情才最对味。
这以后的改造,更注重对本地文化的开掘。“外滩源”就是个新造的概念,因为那里是上海现代都市发展的源头。乍一听有点“巴”,其实是洋气的。
而所谓开发和保护,并不是把它搞成博物馆、纪念馆,而是对整个街区进行原生态的保护。就好像田子坊那块,泰康路还是市民的泰康路,而不是故作姿态的景点,这里的消费是工作之余的娱乐,而不是大款们豪华消费的场所。尽管周围就是喧闹的交通干道,泰康路依然一片宁静。不过话说回来,老房子外人看着是漂亮,真正住在里面是另外一回事。又一个有趣的围城。
襄阳路·董家渡
10多年前,董家渡布料市场的时尚功能第一次被开发出来。在老城厢里穿很多弄堂转好多弯,找到一个熟人介绍的老师傅,给他一本杂志,就能照着样子驳一套挺括的衣服。10多年后,大批的时髦白领背着厚厚的杂志出现在巷子里,几年前在市场里还算零星的“外国脸”从亚洲版一直发展到欧洲、美洲、拉丁美洲版,常常是一大辆商务车跳下来十多个外国人,有人拿了衣服就去赶飞机。
对一个城市来说,像襄阳路、董家渡这样的市场,应该是最活泼的元素。各色人等汇集,各类货品齐全,每时每刻都可能有奇遇和机会。只可惜,这样活跃的市场,在上海似乎还没有找到属于它的位置。从华亭路到襄阳路,居无定所。下一个十年,希望上海能多几个这样热闹的角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