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语 很多家长尤其是女性在孩子开始学习说话时,往往喜欢和习惯使用儿语。因为儿语具有较高水平的音韵,且具有多样化和夸大的音调、语速缓慢、较多地使用重复话语、把一些词汇重叠和相近音并列、语意简单等特性,所以容易引起孩子兴趣,激发孩子的热情并诱导孩子注意,有利于孩子对语言的加工和语义的理解,便于成人与孩子进行持续的相互交往。因此,儿语在某些方面对婴幼儿语言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研究者提出,如果孩子长时期处于仅仅接触儿语的环境,对于孩子的语言发育是不利的,因为儿语过于简单化的结构会影响孩子接受必须学习的语言主体结构,不利于孩子语言的规范化发展。同时,孩子习惯儿语后,将来很难摆脱儿语,那么与同龄孩子一起交流时,他会显得非常幼稚,容易导致自卑心理。因此,不建议家长使用儿语与孩子说话。 在铭铭语言发育的过程中,我们从来没有与他使用过儿语,而是把他当作一个会说话的孩子,使用的都是语法规范的句子。我们还经常使用成语和书面语言,这样孩子的语言水平就会大大提高,用词也会准确恰当。事实也说明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铭铭在以后的语言发展中表现出词汇量丰富、用词准确等特征,而且成语和书面语言在他言谈中也时时出现。 口吃 口吃是语言节律障碍,说话时会出现不正确的停顿和重复的表现。口吃出现的年龄以2~4岁为多,其中2~3岁一般是口吃开始发生的年龄,3~4岁是口吃的常见期。孩子6岁前出现口吃,部分是由生理原因造成的,更多的是由心理原因造成的。 心理原因主要是说话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其发生的原因一种为储存的信息多,急于表达,但语言的速度相对慢;另一种是孩子找不到适合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过度激动和紧张出现口吃。 口吃的成因还有一种就是模仿。孩子觉得别人这么说话好玩,于是跟着学,久而久之就形成口吃的习惯。 消除紧张是矫正口吃的重要方法,因此家长对于孩子口吃不要训斥或者给予纠正,这样反而造成孩子情绪紧张,出现恶性循环,或者导致孩子不再说话,时间久了就会产生自卑感和孤僻的性格。因此,家长平常注意让孩子慢慢叙述事情,耐心等待,而且要假装不去注意他的口吃,也不提醒他,就是让他慢慢表述。只要说出头几个字,孩子就会顺利说下去了。平时可以让孩子多说一些儿歌或者绕口令,有助于解决口吃问题。 电视等媒体的影响 科学研究表明,0~6岁是孩子语言发育的敏感期,一旦错过,将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美国医学杂志《儿科与青春期医学文献》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婴幼儿接触电视会影响其语言发育。研究人员通过对329个2个月~4岁的婴幼儿进行追踪观察后发现,只要电视机开着,无论有没有看,婴幼儿自言自语以及和成人的交流都会大幅度减少。据测算,电视每开1小时,孩子听到的词汇量就会减少770个。对此,主要负责这项研究的西雅图儿童研究院儿童健康、行为和发育中心主任迪米特里·克里斯塔基斯教授表示,婴幼儿大脑在2岁前发育得非常快,与此同时,它也需要外部刺激并做出反应。在所有外部刺激中,与他人讲话最为重要,但电视却会分散大人和孩子的注意力,使外部语言刺激大大减少,导致孩子语言发育迟缓。因此,要减少孩子看电视等媒体的时间,且每天不要超过20分钟。 相关器官的保健 保护好听觉器官和发音器官的健康是保证语言发生和发展的前提。要对双耳、肺、支气管、气管、喉头、声带,以及口腔、鼻腔和咽腔等器官进行健康护理,尽量减少这些器官的生病机会,这样才有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