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07-10-20 22:16:51
|
只看该作者
永和豆浆的年轻人
刚好30岁的林建雄,正在家族所经营的永和豆浆上班,在台湾已小有一些成就,大可不必离乡背井到大陆发展。但毕竟是年轻人,听到朋友形容大陆商机无限,血液不禁沸腾起来,他决定到大陆看一看。
“可能是因为年轻,有冲劲、什么事都不怕,也可能是台湾人本来就有胆量。抱着微薄的资金,照样敢到上海做生意。”
用全新的方式包装豆浆,成立了永和豆浆。同时,另一家也是由台湾人经营的永和大王也用同样的概念,两家台湾餐饮业者,把整个上海炒得火热。那时抬头不见低头见,到处都是仿冒的永和豆浆。
虽然外人看来十足风光,但林建雄说,台湾人在这边做生意,没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轻松。
台商在这边,台湾方面不可能会帮你,且这边人生地不熟,没有多少朋友能问,出了事也不知道要找谁。银行借贷也很困难,关于钱的事情都是实打实的,都得自己从台湾带来。
在此状况下,做什么事都戒慎恐惧,不知道这样对不对、那样有没有问题,随时随地怕被人骗。像第一次租房子,签合同跑了十几次,每次修改都要反反复复地研究,深怕被坑,法规也不懂,碰了无数次钉子后,才渐渐摸清状况。此外,迥异的工作习惯,也让他非常不习惯。
林建雄无奈地说,常常听到台商、台干和本地员工发生严重冲突,就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以台湾的标准来要求。但他认为,毕竟人在上海,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你台湾人在这边做生意,就得遵守本地的游戏规则,改变自己的标准。
“现在台湾状况越来越糟,回去不快乐,回到大陆反而很快乐!”他耸了耸肩,一脸无可奈何的表情。
“大陆的消费力真是超出想象!一间300平米的豆浆店,台湾一天的客流量顶多200-300人,但在大陆起码可以做到800-1000人!惊人的市场规模,可以创造很多新的商业模式,台湾市场做不到的事情,这边都能办到!”
林建雄说,要是他没到上海发展,现在在台湾可能还是一个普通的企业主。但到了大陆,格局变大后,发现只要梦想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
台湾“骗子”心软了
初到上海的日子极为荒唐。小惠说,老板与他们几个台干,登陆上海后,连续26天“斩”酒家,住的是陆家嘴最高级的“美元区”,出门全部打车。
过了一阵子纸醉金迷的日子后,小惠和她的伙伴们开工“暴增”,经过仔细的“市场调查”后,他们在上海选择了咖啡机为标的物。
“做这一行最重要的,就是画大饼,抓准每个人的梦想,然后把产品和他们连结,他们自然就会花钱买。”说到“专业”话题时,小惠眼神亮了起来,说起话来,你真不得不佩服他那股领导者的魅力。
“好做是好做啦,但后来却越做越差。”小惠说,“这里毕竟和台湾的收入水准不一样,1万多块的机器,其实每个人都出的起,心理不会不安。但对大陆人来说,这可是他们辛辛苦苦的积蓄啊!就这样卷走,实在有点不忍心。”
她说,有一次她给一个外地的年轻人“洗脑”,洗到那个年轻人要死心塌地地跟着她,为了冲业绩,向家里要了9万元人民甚至至和人打架。此外,还有上海朋友愿意提供工作,免费替她租套房子,帮助她度过这段危机。 |
|